- · 《北方园艺》刊物宗旨[06/28]
- · 《北方园艺》征稿要求[06/28]
- · 《北方园艺》投稿方式[06/28]
- · 《北方园艺》收稿方向[06/28]
- · 《北方园艺》数据库收录[06/28]
- · 《北方园艺》栏目设置[06/28]
浅谈园艺花卉中菊花栽培及造型修剪工艺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前言 自古以来,中国的文人墨客都对菊花称颂有加。菊花是我国花中四君子之一,由于菊花栽培历史十分久远,目前我国栽培菊花的种类众多,可以达到3000多种,成为世界之首。菊花
前言
自古以来,中国的文人墨客都对菊花称颂有加。菊花是我国花中四君子之一,由于菊花栽培历史十分久远,目前我国栽培菊花的种类众多,可以达到3000多种,成为世界之首。菊花不仅可供让人们观赏,它还具有药用价值,因此对菊花进行深入了解研究是很有必要的,尤其是对菊花的栽培以及造型修剪,更是值得深入了解。
1 菊花
菊花属于菊科、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花卉,在我国,菊花多作为观赏,并且它的观赏价值还很高,在我国观赏花卉中,菊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菊花的花色很多,也很适用于花卉布置。菊花原产于我国,喜凉爽喜光照,但是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,要对菊花进行庇荫,菊花必须要栽植在通风透气的地方。它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:18℃~24℃,菊花较为耐寒,在11℃左右仍然能够正常生长,但是气温低于5℃时,则延迟开花。菊花是短日照花卉,因此每天光照时间不得超过12h,才能够正常开花。
2 菊花栽培技巧
2.1 选择合适的土壤
菊花的适应性比较强,对生长的土壤要求并不高,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会更适宜菊花的生长。在很多环境都可以供菊花生长,菊花生长环境也没有其他花卉要求高,在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可以生长。虽然菊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,但光照和水分也要充足及需要相对的土壤条件。日常栽培菊花的过程中,除了保证阳光充足的基础上,同时需保证菊花生长有良好的土壤环境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土壤的通透性,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菊花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,为有利于菊花的生长发育,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土壤的pH值,土壤的酸碱度适宜,才能保障菊花的健康生长。
2.2 注意菊花的繁殖效果
菊花能否健康生长关键就是菊花的繁殖效果,目前.菊花进行繁殖的方法有两种: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。在进行菊花扦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:①挑选健康且生长良好的枝条。②选好枝条后要对枝条下方的枝叶进行一定的修剪。③每段枝条至少要保留一个叶芽,顶端部分要保留顶芽。④然后放在900倍生根粉与1000倍的蓝粉混合溶液中浸泡2h。⑤要选用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或用粗砂做的苗床,先浇水使土壤湿润后,再用木棍斜插一个6~8cm深的洞,把菊花枝条放进洞里,再把土壤或砂压紧,再喷一遍水,喷湿喷透,放在阴凉通风处。⑥喷完水以后,做一个遮阳篷,白天盖起来,晚上敞开,按时用喷壶喷水,保持土壤或砂湿润。⑦扦插成活后,可以移栽,可以多见阳光,这时候要控水,浇水不能过勤,避免生长过快及腐烂。在两周后,开始逐渐地加强光照,促进生根,并且促使植株矮壮,在此期间,可向插穗喷0.1%~0.2%尿素+磷酸二氢钾。菊花如需进行分株繁殖,要具备的就是植株要有强大的根系,以保障其可以吸收充足的养分,经过悉心培养后,再等度过冬季,就可以进行分株,分割培育出健壮的分株苗。
2.3 菊花移栽的注意事项
菊花的移栽,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:光照和时间。在移栽的过程中光线不宜过强,应该选在5-6月份较为合适,最好是阴天进行移栽。对于扦插苗和分株苗,在移栽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别对待,扦插苗移栽时可以1穴1株,分株苗在移栽过程中可以1穴1株,也可以1穴2株。菊花在进行移栽后要及时浇水,此时浇的水称为定根水,浇水后再对土壤进行压实,以确保土壤盖实。
2.4 防御虫害
定期适量的进行杀虫剂与防菌剂混合喷洒可以有效的除虫防病,确保植株健康生长。在喷药过程中要注意药剂喷施不能只喷植株,而且还要对植株扦插的穴口进行喷洒,喷洒的方式采取立体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虫害,并且尽可能把病虫害降到最低。针对菊花的褐斑病治疗方法:①彻底清除病叶及枯死植株,集中烧毁。②加强养护管理,合理施肥和密植,注意降低土壤湿度。③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10%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,或40%福星乳油8000倍液防治。
3 菊花修剪的原则
菊花修剪要除掉影响菊花正常生长和整体观感的枝叶,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植株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,能够均匀的吸收营养,可以更好的接收光照、健康生长。
3.1 季节性原则
在不同的季节里菊花的生长阶段不同,季节变化规律对菊花生长的影响也不相同,例如在冬季不宜对植株进行大面积的修剪,因为冬季气温低,菊花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,所以不能进行大面积的修剪,而是要局部的进行修剪,目的能够适应菊花在冬季的生长情况。
文章来源:《北方园艺》 网址: http://www.bfyybjb.cn/qikandaodu/2020/0708/412.html